导读: 随着全球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水平提升,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我们估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万台,年复合增长率9.5%。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

1.行业发展预测:增长态势延续

(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25万台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急剧下滑。201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由2009年的谷底恢复。

2011年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自1961年以来的行业顶峰,全年销售达16.6万台。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5.9万台,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电气电子工业领域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汽车工业机器人销量延续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水平提升,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我们估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万台,年复合增长率9.5%。

(2)预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2700亿

2012年全球机器人本体市场容量为530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容量按本体大约三倍算,估计1600亿元。

估计2013年至2017年,包含本体和集成在内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2700亿元。

(3)预计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接近500亿

根据IFR数据,2012年全球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73亿元,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208亿元。目前看公共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走在前面,市场容量更大。

预计2013-2017年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增长率为7%,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将接近500亿元。如果智能家居算是广义的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会大很多。2.全球机器人行业布局:日欧产业优势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1)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与存量

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以中欧美日为主。日、美、德、韩、中五国存量占全球比例达71.24%,销量达69.92%。

截至2012年底,全球机器人累计销量达到247万台。机器人平均使用寿命为12年,最长15年。估计现在全球机器人存量在120万台-150万台之间。

分区域看,亚洲/澳洲增幅达到9%。亚洲增幅主要由中国需求拉动,因为中国2012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增幅达到30%。

分生产地和消费地看,日本是唯一的工业机器人净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能,占据全球机器人产量的66%。机器人消费地最大的区域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占比约34%,而且是以中国市场为主。

(2)全球工业机器人与机床行业销量的对比

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反映各国机器人使用情况。这个比例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机器人普及水平的提升。我们给出美日德中四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从这个数据和历年的变化趋势看各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

美日德三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稳定在一定区间内(15%-25%),表明这三国的机器人销量趋势与机床销量趋势基本一致,也表明机器人行业发展较为稳定。

中国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在2006-2011年间虽然有所提升,但仍然处于一个较低水平,5%不到。因此,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潜力还很大。

(3)主要国家/地区机器人技术优势领域比较

美日欧在机器人行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它们的优势领域各不相同。

日本在工业机器人、家用机器人方面优势明显,欧洲在工业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美国主要优势在系统集成领域,医疗机器人和国防军工机器人。

3.全球机器人市场格局

在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机器人四大龙头企业2012年收入占比超过50%,是这一领域的绝对强者。

在机器人系统集成方面,除了机器人本体企业的集成业务,知名独立系统集成商还包括杜尔、徕斯和柯马等。

近年来,随着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趋势显现,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也有一系列企业涌现出来。

这些企业包括研制达芬奇机器人的直觉外科机器人公司和生产吸尘器机器人的IROBOT等。

4.应用领域:以汽车为主,向其他领域蔓延

从全球范围来看,汽车工业是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加上汽车零部件,约占机器人装机总量的40%。

其他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量不断增长,2011-2012年,应用于交流通讯的机器人增幅居前,为14%。

    第四次工业革命仍以机器人为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水力和蒸汽驱动的机械制造设备。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基于劳动分工的大规模电气化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伴随电气和IT技术提升的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提升。

全球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以信息地理系统为基础,80%的创新由信息通信技术(ICT)推动。自动化、信息化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机器人作为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仍然是工业4.0的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关注常州地区产经信息,请订阅“大小齿轮”